分享

读经反思 - 常年期第廿七周星期二(单数年)

Image

纳 3: 1-10; 路 10: 38-42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七周之星期二

读经一、纳 3: 1-10

这部有关约纳先知的讽刺剧,描述天主命令约纳前往亚述帝国都城尼尼微,给城里的人民宣讲悔改,以获得天主的救恩。经历了一次逃避责任,而后又起死回生的经验,约纳终于依从了天主的命令,进入尼尼微城,走了一整天的路程,向城里的人宣布说:“还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毁灭了。”

尼尼微人相信了约纳的话,宣布禁食。尼尼微王也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并下了谕旨命令全城的人们都要守斋、身披苦衣、恳切祈祷。目的是要每一个人悔改,放弃邪恶的行为,以期得到天主的怜悯。人们都响应号召,遵守谕令。天主看到他们悔改的心,免了尼尼微城遭受毁灭的灾难。

约纳起初违抗天主的命令,不想前前往尼尼微宣讲,因为他厌恶尼尼微人。他们是以色列人的仇敌,约纳对他们不怀有希望。他判定他们为邪恶的,预料他们不会悔改,只该等待受惩罚。但听从宣讲后,尼尼微人自君王到平民所做的具体反应,包括守斋、披上苦衣及祈祷,让约纳感到非常惊愕。

约纳原本不理会尼尼微城,认为那里住着满是背弃天主的人,他们也是猶太人的敌人。而现代人的世界观呢?俄罗斯人、美国人和中国人是如何看待对方?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又如何彼此看待?有时候,一些人会因为他们的敌人受到磨难及面对困苦而感到高兴。

我们关心那些异于我们的人吗?我们是否了解到有需要将基督的福音传给那些尚未接触到基督福音的人们吗?即使那些人不是我们喜欢的人,我们愿意把耶稣带给他们吗?

实践:
请回想你曾帮助某人认识主,并引导他悔改皈依的经历。

金句:
天主看到他们所行的事,看到他们离开了自己的邪路,遂怜悯他们,不将已宣佈的灾祸,降在他们身上。(纳 3: 10)

福音、路 10: 38-42

玛尔大和玛丽亚姐妹俩把耶稣接到家中。她们的不同款待方式鲜明地展示出两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玛尔大热切地以行动来侍候。她忙于做饭,想为耶稣准备好吃的一歺。这是她对耶稣表达爱和关怀的最好方式。玛利亚不太在意用服侍来表达关爱,她甚至忽略了姐姐因为她没有在厨房帮忙而感到不悦。她款待耶稣的方式是与祂是坐在祂脚前听他说话。

无论是准备一歺或是聆听耶稣讲话,都是对耶稣的爱的真诚表达。我们不能判断哪个更好,因为都是姐妹俩自然而然的反应。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它构成我们心理素质的一部分。

又比如好动或好静也是个性的一部分。活跃的人不易了解喜欢安静和不爱动的人。安静的人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那动个不停。个人的性格没有所谓好与坏,或对与错,只是不同罢了。我们需要接受和包容彼此表达爱和善意的不同方式。事实上,不同的性格的特征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以成为相互的激励,并因此增强彼此的关系。

活跃的人需要有停顿的时间,慢下来,以便留意和欣赏身边的人,并享受所处的环境和氛围。同样,爰静的人有时需要动起来,要意识到具体行动的价值,而以积极的方式满足身边的人的实际需要。在灵性生活方面,我们需要在服务与默想、行动与祈祷之间获得平衡。

我们习惯的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善待别人。当自己的方式不是别人所欣赏的方式时,我们会感到气恼,认为不被接纳。但是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就必须忘却自己的偏好,去了解对方真正的需要。如果不了解,就要勇敢地向对方请示。玛尔大不了解她的妹妹,耶稣就告诉她,玛利亚选择了聆听,也是好的,不应该从她那里夺去。

实践:
你是用所爱的人的意愿去爱,还是坚持自己的方式?

金句:
玛利亚选择了更好的一分,是不能从她夺去的。(路 10: 42)

 

 

更多反思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

联络我们

个人资料保护员(DPE) 邮箱:info.acams@catholic.org.sg

教委组织秘书处

地址

2 Highland Road #02-12 CAEC Building Singapore 549102


电话

65 6431 9890


电邮

info.acams@catholic.org.sg


UEN

T08CC4023DCA1 (Pay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