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反思 - 常年期第廿七周星期一(单数年)

纳 1: 1 - 2: 1, 11; 路 10: 25-37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七周之星期一
读经一、纳 1: 1 - 2: 1, 11
约纳是十二位小先知之一。在这先知书中,天主命令他往尼尼微大城去,宣布说:“他们的邪恶已达到我前。”约纳却想躲避上主,逃到塔尔史士去,遂下到约培。他乘船离开,却在航行中,遭遇一场大风暴,而水手们意识到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风暴。他们通过抽签,发现约纳就是那位罪魁祸首。约纳承认事因自己的叛逃,并同意被扔到海里,接着风暴就停止了。
约纳被一条大鱼吞了进去,在它的肚子里待了三天三夜。约纳在鱼腹里的苦难中,向天主祈祷,并承诺向祂献祭,偿还他许的誓愿。上主便命令那鱼将约纳吐到陆地上,而他也被迫去执行向人民宣讲悔改的使命。
这先知书不是一本历史书。若只按表面文字解读,会误导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对且无关紧要的细节上,而忽略其主要的神学信息。例如读者会讨论,一个人能否在一条大鱼中存活三天?那到底是什么鱼?是鲸鱼吗?故事里的许多夸张且离谱的成分,清楚地表明我们不应该以史记或传记来看待这个故事。相反地,按这些特征以及其角色的典型,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这故事其实是一种讽刺寓言文学。
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提供有关普世救恩的神学道理。天主希望所有的人,犹太人和尼尼微人(外邦人),都能得救。天主慈悲的爱使不同背景的人,都能认清自己的罪孽而悔改,并在祂内找到生命。
实践:
你从约纳书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金句:
纳 1: 2 “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们宣布:他们的邪恶已达到我前。”
福音、路 10: 25-37
一位经师想试探耶稣,前来问道:“我应当做什么,才能获得永生?”耶稣知道他是个法律学者,所以反问了他一个问题:“法律上记载了什么? ”他回答说应爱上主和爱近人。耶稣称赞他答得正确。但他为显示自己理直,又问了耶稣一个问题:“谁是我的近人?”耶稣用了一个比喻来回答他。
在这个比喻中,有一个犹太旅者被抢劫、受殴打,然后被遗弃在路上。有祭司和肋未人走过。他们无法确定该男子是否流血或死亡。无论哪种情况,如果他们触碰到那个人,他们就会成为不洁净的,也因此就不能在圣殿里侍奉。他们不愿意放弃在圣殿服务的难得机会,就匆匆离开了。
比喻中的主角是一个撒玛利亚人。是一般犹太人所瞧不起的。他经过看见受伤的人,就给与急救,之后将他带到客栈休息和康复,并向客栈老板支付所有的费用。 耶稣在说完这个比喻后,问经师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三个人中,谁是那遭遇强盗者的近人?”经师被这个问题蒙住,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撒玛利亚人帮助一个犹太人的意外情节。他犹豫地回答说:“那个可怜他的人。”
对犹太人来说,近人对他来说意味着犹太同胞。然而在比喻中,一个撒玛利亚人帮助了轻蔑他的犹太人。他以行动表现出自己是受害者真正的近人。耶稣用这个比喻指示听众不要将他周围的人分为“我的近人”和“不是我的近人”。这种分割限制了爱的实践。
关键问题是,“你是一个好近人吗?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无论受害者是谁,你都会表现出爱心。结论是,“你去,也照样做吧。 ”
实践:
你会判断、挑选和选择你会帮助谁吗?或者你只是一个有一颗爱心的人,无论受益人是谁,都会提供帮助?
金句:
路 10: 36 你以为这三个人中,谁是那遭遇那强盗者的近人呢﹖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
联络我们
个人资料保护员(DPE) 邮箱:info.acams@catholic.org.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