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经反思 - 常年期第十九周星期四(单数年)

Image

苏 3: 7-11, 13-17; 玛 18: 21 - 19: 1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九周之星期四

读经一、苏 3: 7-11, 13-17
 
从今天开始选读若苏厄书。这个史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梅瑟的承继人若苏厄率领以色列人征服客纳罕的事件。第二部分从第13章开始,叙述领土的分配和协议,最后以若苏厄的遗训和他的逝世为总结。
 
本文描述渡约旦河的经过。若苏厄指示抬约柜的司祭到达约旦河边时,应该如何走进水里。话说抬约柜的司祭到了河边,当他们的脚掌踏入水中时,上流的水就停住,完全停止流动,于是百姓安然渡过了河,到达对岸耶里哥。
 
若苏厄带领的百姓和抬着约柜的司祭的渡河经验是一个有关上主如何带领百姓克服重大难关的事例。它再次提醒他们,在各种困难中,天主一直与他们同在。就如若苏厄所说的:“你们由此可知道,永生的天主是在你们中间,他必从你们面前,将客纳罕人赶走。”
 
实践:
在生活中,你曾否在遇到危险和困难时,体验到天主与你同在?
 
金句:
你们由此可知道,永生的天主是在你们中间,他必从你们面前,将客纳罕人赶走。(苏 3: 10)
 
福音、玛 18: 21 - 19: 1
 
伯多禄向耶稣请教有关宽恕的次数,“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该宽恕他多次?”而且,他还信心满满地估算了理想的次数,“直到七次吗?”伯多禄应该听说过耶稣关于宽恕的宣讲,因此表达了自己愿意遵守祂的教导。但是,他心中似乎存有挥之不去的疑惑,“如果有人持续地冒犯我,我该宽恕他多次才算足够?”
 
为猶太人,“七”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不是指确切的七次,而是指许多次。耶稣回答说:“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个七次。”同样的,“七十个七”不是实际数字的“四百九十次”。伯多禄愿意宽恕多次,但他仍在数算到底有完没完,他在思索容忍到底有极限吗?
 
为了解释七十七次的意思,耶稣用了宽恕的主人和无情的仆人的比喻来说明。比喻中的主人代表天主,被主人原谅的第一个仆人代表没有宽恕心的人。天主怜悯和宽恕了他,但当他遇到欠债的另一个仆人时,却拒绝原谅他。因此,天主秉公训责他: “难道你不该怜悯你的同伴,如同我怜悯了你一样吗?”
 
这个比喻所要带出的信息是:应该真心诚意地宽恕你的弟兄。门徒若要跟随基督的教导就必须培养宽恕的精神,使之成为自己品性的一部分。他愿意宽恕伤害自己的人,不因为对方不再冒犯他,或已经改变,或已做出赔偿,或有其它忏悔的表示,而是因为他自己有宽恕的品格。
 
真诚的宽恕显露真实的自己, 不因侵犯者是谁和他有什么行为。宽恕是天主明确的本性,因此他的每个门徒都必须彰显同样的特征。我们宽恕因为体验到天父已经宽恕了我们。我们是宽容的天父的孩子,无论得罪我们的人有什么行为,都不能改变我们的品性。我们不必计较别人犯错和我们宽恕的次数,只求成为天主所要的人, 做个有宽容心的人。
 
实践:
你是否有记仇?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金句:
难道你不该怜悯你的同伴,如同我怜悯了你一样吗?(玛 18: 33)

 

更多反思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

联络我们

个人资料保护员(DPE) 邮箱:info.acams@catholic.org.sg

教委组织秘书处

地址

2 Highland Road #02-12 CAEC Building Singapore 549102


电话

65 6431 9890


电邮

info.acams@catholic.org.sg


UEN

T08CC4023DCA1 (Pay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