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经反思 - 常年期第十七周星期二(单数年)

Image

出 33: 7-11, 34: 5-9, 28; 玛 13: 36-43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七周之星期二

读经一、出 33: 7-11, 34: 5-9, 28

这段读经继续讲述梅瑟所经历的故事。它重复叙述天主以云柱的形式显现、並交给梅瑟两块石版、颁立各种法律以规范以民在各方面的生活。为他们来说,梅瑟法律是天主颁立的。但这些条规与今天的基督徒毫无关系。我们的道德标准,是根据耶稣基督的教导。

这些法律包括各种宗教和社会行为规范和条规,诸如当庆祝的节日、宗教祭祀礼仪的规矩、对首胎出生的公牲畜的规范、甚至于细微到禁止将羊羔在其母奶中烹煮的条规,都视为是天主所颁立的(34:26)。从这些法律的内容和写作的历史过程来看,显然是它们是人为的法律,但归源于天主。

经文中也叙述了“会幕”,也就是每当梅瑟进入祈祷时,众百姓聚集在外的那个帐幕。当梅瑟进入会幕时,说他是向天主请示,包括为百姓求情。对话中有一段文字没说清楚是天主自我宣示,或是梅瑟喊说,称天主是富于慈爱忠诚,对万代的人保持仁爱,宽赦过犯。(34:6)

但是接下来的话却又夹带着威胁:“祂决不豁免惩罚,父亲的过犯向子孙追讨,直到三代四代。” (34:)两段话相互矛盾,说明旧约时代有两种对立的神学思想,有认为天主是慈悲赏善宽仁的,但也有认为天主是报复罚恶的。 话说梅瑟于是急忙向上主求情,俯伏在地朝拜说,“这百姓固然执拗,但求你宽免我们的过犯和罪恶,以我们为你的产业。”

实践:
你的道德标准是遵照旧约的标准,或跟据自己的标准,还是遵循耶稣的教导呢?

金句:
慈悲宽仁的天主,缓于发怒,富于慈爱忠诚。(出 34: 6)

福音、玛 13: 36-43

之前在玛13:24-30中,提到耶稣讲述了麦子和莠子的比喻。本文是圣史对比喻进一步的阐述。而我的反思内容,则着重于第42节,“……扔到火窑里;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 。这样的措辞也出现在第50节,作为撒网比喻的总结。在此我们先研究“火窑”的含义,来临的星期四,我们将探讨“哀号和切齿”的意思。

当我们阅读这段有关把莠子扔到火窑里,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的经文时,可能被自己固有的思维误导,以为是指邪恶的人(比喻中的莠子)将被扔进地狱永不止息的烈火当中,在那里他们要叫喊和哀号,承受痛苦的折磨,直到永远。

“火窑”的描述影射达尼尔先知书3:19-25,达尼尔的朋友们被扔进火窑中,他们与天使在其中来回走动。这个图像也展现在第43节, 即“义人要在他们父的国里,发光如同太阳。” 那烈火焚烧的日子发生在公元70年代,当时耶路撒冷城和犹太圣殿都被罗马军队破坏和烧毁。 那一天,不仅有火焰燃烧,还有许多哀号和切齿。 到时门徒就会意识到持久的王国不是政治性的王国,而是指天主临在和主宰的王国。

在这个比喻中,人子耶稣告诉他的仆人,田里已经播下两样种子。好种子是耶稣天国的信息,坏种子则是敌人的信息。以当时的历史背景,敌人指的或许是经师和法利赛人。人们可以接受耶稣的教导,或接受法利赛人的教导。那个时代以后者所教导的教义为主流,听者起初很难认可和信服耶稣的良好教义,因此没有接受祂。他们需要时间来理解和接受祂的训导

他们要等到收获的时期,即今世的终结,才能做出选择。“今世的终结”有点误导性。该知道,天国的意义是在现世中活出天主临在的生活,而不是在遥远的未来。因此,收获的时期是指圣神的时代,即耶稣升天之后的教会时代。

实践:
你是否能够分辨麦子和莠子?你如何活出天国来临的生活?

金句:
那时,义人要在他们父的国里,发光如同太阳。(玛 13: 43)

 

更多反思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

联络我们

个人资料保护员(DPE) 邮箱:info.acams@catholic.org.sg

教委组织秘书处

地址

2 Highland Road #02-12 CAEC Building Singapore 549102


电话

65 6431 9890


电邮

info.acams@catholic.org.sg


UEN

T08CC4023DCA1 (Pay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