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经反思 - 常年期第十六周星期三(单数年)

Image

出 16: 1-5, 9-15; 玛 13: 1-9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六周之星期三

读经一、出 16: 1-5, 9-15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来到厄林和西乃之间的旷野。这是一个荒芜的沙漠地,天气恶劣,食水短缺。这些人刚从敌人的压迫中解脱出来,现在则饥渴困乏,身体虚弱,精神沮丧。他们开始发牢骚,向梅瑟抱怨说:“巴不得我们在埃及国坐在肉锅旁,有食物吃饱的时候,死在上主的手中!你们领我们到这旷野里来,是想叫这全会众饿死啊!“ 上主没有计较他们的抱怨,反而是允诺提供给他们食糧,白天有鹌鹑,而清晨则给他们玛纳。

这是一个有关以色列子民在困境中抱怨,天主却宽容大方回应了他们的故事。天主在沙漠中给他们的施予,是希望的标记。祂喂饱他们,让他们有力量继续生活下去。並催促和激励他们继续前行。天主不仅将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拯救出来,且将一路上给予他们帮助。

玛纳究竟是什么?希伯来语 “玛纳” 的意思就是 “这是什么?” Ma(h) 的意思是 “什么?” 而 na(h) 则是一个强化助词。所以,这意味着天主给了祂的子民 “这是什么?” 。 看起来这像是在玩弄文字,即把他们的问题变成答案了。他们不知道天主会给他们什么,然而天主确实给了他们一些吃的。

这群人的抱怨与我们有何关系?当事情不如意时,我们常常会哀叹和抱怨,急想知道天主何时及如何帮助我们。 “这是什么?” 这句话反映了我们对将要发生的事的无知和不确定。然而,在我们软弱、不信任和绝望时,天主与我们同在,并提供我们所需。我们该相信天主会一路支持和引导我们。

实践:
在生活中,当出现了你不知道 “这是什么?” 的情况时,你如何表现对天主的信任?

金句:
以色列子民一见,就彼此问说:“这是什么?”原来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梅瑟告诉他们说:“这是上主赐给你们的食物。”(出 16: 15)

福音、玛 13: 1-9

玛窦福音第13章关注耶稣的一个核心教导,即天主的国。我们被要求聆听祂的声音,而不受其它喧嚣的声音所干扰。耶稣来到户外,走在海边,众多人群聚在他周围,于是他上了一条船坐下,人们站在岸边听祂讲道。

福音书中的当耶稣向他的亲密门徒解释所讲的道理时,通常是在“屋内”。而公开宣讲时,祂是在户外。在那个时代,师傅给门徒讲道时,一般的姿势是坐下。本文就提到耶稣坐下来对众人讲话。他用比喻告诉他们许多事。

是什么阻碍我们接受耶稣关于天国的教导呢?这在接下来的撒种比喻的解释中,将得到了阐明。这个比喻呼吁我们成为善于接受福音讯息的肥沃土壤。我们应该用心倾听,克胜任何诱惑的干扰,包括财富、权力和感官欲乐,好让圣言深深扎根,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现代生活有许多杂音,尤其是互联网媒体的声音和图像,令人很难专心聆听耶稣的声音。耶稣的叮嘱尤其重要:“有耳的,听吧“。

实践:
你如何专心聆听耶稣的训诲? 

金句:
玛 13: 9 有耳的,听吧。

 

更多反思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

联络我们

个人资料保护员(DPE) 邮箱:info.acams@catholic.org.sg

教委组织秘书处

地址

2 Highland Road #02-12 CAEC Building Singapore 549102


电话

65 6431 9890


电邮

info.acams@catholic.org.sg


UEN

T08CC4023DCA1 (Pay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