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反思 - 常年期第十三周星期四(单数年)

创 22: 1-19; 玛 9: 1-8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三周之星期四
读经一、创 22: 1-19
本文讲述有关天主指示亚巴郎在一座指定的山上,将儿子依撒格献为全燔祭。许多人对这个故事的意义发表了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来自天主的考验,而人应该毫无保留地顺服,即使祂的要求看起来似乎是过分的。他们进一步地将亚巴郎献祭儿子依撒格及天父在十字架上献上祂的圣子做比较,声称前者是后者的预兆。这样的解释是因为他们对圣经的写作风格和对天主的本性有偏执的看法。
这些诠释者从字面上去理解而假定天主确实向亚巴郎显现并同他说话,及亚巴郎明确无误地接受了献祭儿子的命令。如果我们清楚了解创世记的写作风格,就会知道它不是历史报导而是在讲故事,那么我们就能够了解它是以拟人化的方式来叙事。天主指示亚巴郎祭献自己的儿子,后来又派天使出现阻止,这都是一种讲故事的方法。
其实亚巴郎像一些古人一样,认为他们可以用牺牲自己珍惜的东西来赢得天主的青睐。可是天主真的会要求任何人以牺牲他的孩子来取悦自己吗?即使这只是一个考验?当然不会。我们怎么知道天主不可能会提出这个试探?因为从耶稣那里,我们了解到天主是慈悲和关爱的天父,而不是一个苛求的天主。
有人说天主就如亚巴郎牺牲儿子相似,愿意派遣圣子来世上送死,为抵消人类叛逆的罪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解。事实是,天主“如此爱世人”,以至赐下自己的独生子来到世上,用意和目的是让人类体验祂无条件的爱。耶稣爱的至高表现就是为朋友而舍弃自己的性命。死亡是祂爱人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所以拿亚巴郎献子对应天父派遣圣子降生成人是不恰当的!
实践:
我们是否有时候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并强加于天主?
金句:
地上万民要因你的后裔蒙受祝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 22: 18)
福音、玛 9: 1-8
瘫子的朋友对耶稣充满信心,因此他们把躺在床上的他送到耶稣跟前。我们不晓得瘫子本人是否感到踌躇和不情愿,或是他与朋友一样,渴望并急于见到耶稣。无论如何,这个体验给他来无法想象的惊喜!
耶稣对瘫子说的第一句话可能令一些人感到惊讶,他说:“孩子,你放心!你的罪赦了。”耶稣这么说是有原因的。许多犹太人认为疾病是因犯罪而来。若不是他个人的罪,就一定是他祖先的罪过。因此他们中有许多人认为除非自己的罪已得赦免,是无法得到治愈的!
瘫子曾听说过无数次关于他或祖先犯了罪的评论。他可能心中默默地抗议:“是的,我有犯罪。但是我的罪过没有严重到需要受到瘫痪的惩罚吧?” 但是别人指责的声音让他感到内疚,这负面情绪一直沉重地压迫着他。耶稣向他保证罪过已被赦免,帮助他摆脱这种罪恶感的压抑。
经师对耶稣的话感到不舒服,他们喃喃地说:“这人说了亵渎的话。”耶稣以他们的逻辑反驳了他们。祂说:“什么比较容易呢?是说:你的罪赦了,或是说:起来行走罢?”然后在经师面前治愈了瘫子,并命令他拿起床,回家去。
经师们相信在没有被宽恕的情况下,人不可能站起来行走。耶稣此刻却让瘫子站起来行走,按经师们的逻辑,这表明瘫子的罪已获得宽恕。耶稣不必说自己是天主之子,祂的举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耶稣愿意治愈和赐给我们身心灵的健康。但我们可能有内在或外在的障碍。我们可能被罪恶,羞耻,内疚,愤怒,仇恨,不信任或不宽恕占据了自己的心。我们也可能被外在环境的世俗主义 ,以及周围的人的无信、仇恨或悲观的态度所打击。我们需要突破这些障碍,降服于耶稣,盼望和信赖祂。当我们开放自己让耶稣来到心中,生命可以再度得到满全。
实践:
什么因素造成一个人无精打采和缺乏生命力?他该如何突破障碍,让耶稣来到心中?
金句:
孩子,你放心!你的罪赦了。( 玛 9: 2)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